2022-09-06 31
今年上半年,对于吉林市的工业企业来说有些难熬:严峻的市场形势、持续的新冠疫情,考验无处不在。然而,困境当中也蕴藏机遇。思路一变天地宽,对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领域的不断探索,也“激活”了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新动能。
在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厂的延迟焦化车间,刚下生产线的黑色块状物和颗粒散发着淡淡的金属光泽——这可是时下的“抢手货”。
受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和环保政策的制约,近期石墨碳素资源稀缺,而石墨碳素制品的原料正是这种名叫石油焦的化工产品,随着市场需求水涨船高,它的价格已经堪比柴油。起初,工厂也想抓紧时间高负荷生产,但他们很快发现,这招行不通。
吉林石化炼油厂延迟焦化车间主任姜飞说:“提高生产负荷,是增产石油焦产量的最直接办法,但是攻关小组充分考虑到,高负荷运行会给装置压缩机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。如果装置保证不了安全平稳运行,也没办法实现三套催化油浆全部掺炼,部分原料就要低价外销,会造成经济效益的流失。”
既然无法上提装置负荷,不如下调加工量,再通过提高循环比、降低蜡油的办法增产石油焦。经过精心测算、深度分析、科学论证,攻关小组迅速找到了新方向,同时按照“降重油”的工作目标,合理提高装置的油浆掺炼比。姜飞说:“通过开展增产石油焦技术攻关,我们降低了装置的运行负荷,取得了油浆全回炼、降蜡油、增产石油焦三项攻关成果。经过调整,我们每天加工负荷比正常工况下降150吨,但是石油焦产量同比提高了69吨/天。按现在的价格来算,每个月能增效280万元。”
今年上半年,吉林石化公司以提质增效为战略举措,围绕加工负荷、成品油出厂、重油平衡等关键环节调整优化方向,增产增销船用燃料油,成功调合生产国ⅥB车用汽油并提前投放市场,保持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健态势。上半年公司累计加工原油超过400万吨,千万吨炼油装置建成以来累计加工原油突破1亿吨。
在疫情冲击之下,尽管传统纺织板块受到较大影响,但在吉林化纤集团公司,新材料产业却逆势而上。一根根直径微米级的单丝汇聚成强度极高、比重极轻的碳纤维丝束,开辟的是另一片天地。
通过抢抓吉林省、吉林市碳纤维产业发展的新机遇,企业坚持大丝束高品质通用化、小丝束高性能专业化,全牌号、全领域、全产业链的清晰定位,目前已经可以实现年产碳纤维原丝6万吨、碳丝3万吨、复材1万吨,碳纤维设备加工和油剂生产初具规模,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企业。
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孙小君说:“我们已经实现了原丝生产装备国产化,完成了碳丝生产线装备国产化攻关,还成功研发出了国内首创的35K碳纤维预浸料,以及风电叶片领域专用的35K碳纤维产品。一方面实现了规模化生产,另一方面也带动了下游生产效率的提升。”
到今年年末,吉林化纤将达到原丝16万吨、碳丝4.9万吨、复材1.5万吨的生产能力;而到“十四五”末,以上数字将有望达到原丝33万吨、碳丝10万吨、复材6.5万吨。
孙小君说:“我们通过坚持“三化、两降、一提、双开发”八项攻关,产、学、研、用立体化升级,使碳纤维全产业链不断延伸。7月5日,6万吨碳纤维项目也已经开工建设了。可以说,吉林化纤的碳纤维全产业链发展和项目建设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“快车道”,也在不断推进吉林市碳纤维产业的发展。”
今年以来,总投资近340亿元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转型升级项目启动建设;15万吨原丝项目、国兴1.5万吨碳化项目、1.2万吨复材项目也在吉林化纤加紧推进,今年下半年将陆续投产。
在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,150万吨清洁型热回收炉焦化项目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——一期年产75万吨焦化项目自去年开工至今,5-8号楼已经完成砌筑工程,余热锅炉已经建设完毕,脱硫、脱焦、除尘、运煤等系统也基本安装完成。
项目经理陈卫东介绍,这个项目作为集炼焦、发电于一体的节能环保项目,将采用全负压操作的生产系统、智能自动化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,能够有效杜绝生产过程中的烟气外泄和废水产生。项目全部达产后,年发电量可达到14亿千瓦时,以往企业需要外购焦炭和电能的情况将基本结束,从而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,助推吉林钢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。陈卫东说:“这个项目的主体基本都完毕了,现在已经进入装修、设备安装阶段。设备大约到了30%到40%,正在进行设备安装。未来准备在十月份到十一月份进行烘炉,在十二月份陆续投产。”
近日,吉林市委、市政府印发了旅游文化名城、现代产业基地、创新创业高地、生态宜居城市四个城市发展定位2022—2025年建设行动计划。
其中,“现代产业基地建设行动计划”提出,将重点围绕加速生成百亿级产业、千亿级产业,创建一批百亿级园区、千亿级园区,培育一批百亿级企业、千亿级企业,按六大产业集群进一步确定细分产业领域发展方向。这也将为相关产业找准定位、创新发展提供指引。
吉林市发改委副主任刘洵说:“以吉林化工园区和经开区为载体,以吉林石化和吉化北方公司为龙头,依托吉化转型升级项目,建成投产一批世界级规模的装置和产品,打造国际一流、国内领先的高端化学品基地,推动全市化工园区产值跃升至千亿级;延伸碳纤维、冶金、石材和矿渣利用产业链,建设中国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级绿色石材基地,打造“中国碳谷”,大丝束碳纤维原丝和碳丝产能争创世界第一。”
吉林日报社出品
策划:姜忠孝
作者:商越洋
编辑:马贺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tzjcw.com/post/xinsiluxintansuojihuolaogongye.html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http://www.tzjcw.com/ 为 “世界杯买球app-世界杯买球入口” 唯一官方服务平台,请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。
世界杯 2022-08-04
体育资讯 2022-08-15
世界杯 2022-08-02
热点资讯 2022-09-19
体育资讯 2022-08-02
世界杯 2022-08-02
热点资讯 2022-09-20
体育资讯 2022-08-02
热点资讯 2022-09-20
体育资讯 2022-08-02
体育资讯 2022-09-20
热点资讯 2022-09-20
热点资讯 2022-09-20
热点资讯 2022-09-20
热点资讯 2022-09-20
热点资讯 2022-09-20
热点资讯 2022-09-20
热点资讯 2022-09-20
热点资讯 2022-09-20
热点资讯 2022-09-20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