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瓦良格号”之父巴比奇:拒绝美国工作邀请,晚年甘愿为中国出力

 2022-08-29    26  

2001年,一艘锈迹斑斑的航母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起航,在几艘拖船的帮助下慢悠悠地向地中海开去。

在尼古拉耶夫的岸边,一群乌克兰人面色凝重,他们像给孩子送行的家长一样,看着眼前的巨轮消失在海平线上。

“瓦良格号”之父巴比奇:拒绝美国工作邀请,晚年甘愿为中国出力

在送行的人之中,一位消瘦的中年男人泪眼婆娑,他叫瓦西里.巴比奇,是这艘大船的设计师之一。

后面的历史广为人知,这艘名叫“瓦良格”的航母在海上航行了大半年,最后来到中国。

在中国渤海,“瓦良格”号重获新生,被中国海军改造为航母“辽宁号”。

可鲜为人知的是,除了在乌克兰买到了“瓦良格”之外,中国还在乌克兰购买了一批造船资料,并和前苏联时代的造船专家们取得了联系。

被誉为“瓦良格之父”的巴比奇,后来就曾在中国工作。

在苏联解体后,苏联留下的军工产业被加盟国瓜分,可是独联体国家经济薄弱,大多数国家养不起这些专家,导致最后很多专家失业。

比如巴比奇,失业之后居然当了作家,靠写小说赚稿费养家糊口,网上说后来他被中国政府聘到青岛从事老本行。

后来,巴比奇和“瓦良格”一样,在中国焕发了第二春,网传他参与了中国后期的航母设计,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又添上了光荣的一笔。

那么,“瓦良格之父”巴比奇的人生有多传奇?他真的来青岛帮助中国造航母了吗?

一、苏联红海军和航母的故事

瓦列里.瓦西里耶维奇.巴比奇,乌克兰族,1941年出生在乌克兰扎波罗热。

巴比奇的父亲是个报社记者,这在当时的苏联属于精英阶层,所以他们一家的生活非常富裕。

在巴比奇出生的1941年1月,当时苏联还是一片风平浪静。

但是在当年6月,德国入侵苏联,几百万德军把苏联西部打成一片废墟,巴比奇和家人被迫离开家乡撤往后方。

好在巴比奇的父亲是个记者,所以在战争中没有去一线拼刺刀,而是作为从军记者活动,活到了战后。

二战结束后,巴比奇一家回到了乌克兰。1950年,父亲的工作调到了南方的尼古拉耶夫,巴比奇跟着家庭搬到了南方,此后大半生都在这里度过。

尼古拉耶夫是苏联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,从沙俄时代开始,这里就是俄国海军的支柱。

这座城市几乎就为船厂而生,当地的年轻人也以在船厂工作为目标。

受尼古拉耶夫这座城市的影响,巴比奇后来考上了尼古拉耶夫船舶学院,学习造军舰

当时是50年代,苏联红海军刚好开始了战后第一波“造舰潮”。于是,巴比奇在1959年大学毕业后,就在尼古拉耶夫船厂上班,一干就是30年。

苏联海军在战后面临一个选择:是和美国在大洋上竞争,还是自己走独特的路线。

苏联高层看着美国十几个航母舰队,自己的航母却为“零”,最后选择不和美军刚正面,走防守路线。

其实,苏军早就有建造航母的计划,但是在赫鲁晓夫时代被无限期搁置。

当时赫鲁晓夫同志认为航母已经落伍,在战术核武器面前没什么竞争力。因此在那个时代,苏军以巡洋舰为主力海上舰艇,以核动力航母为杀手锏,以战术核弹为武器。

直到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,苏联海军才开始重谈建造航母的可能性。

60年代末,苏联的“直升机航母”莫斯科级航母出世,这些军舰与其说是航母,不如说是搭载直升机起降平台的巡洋舰,所以苏联人也称其为“载机巡洋舰”,不称其为航母。

而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是苏联唯一能造航母的地方,所以作为青年骨干的巴比奇,自然在从业30年间经历了苏联每一艘航母的设计建造。

最开始,巴比奇只负责航母的一些武器功能设计,毕竟这些“载机巡洋舰”上有大量的防空导弹和反舰导弹装备。

到了70年代后,巴比奇已经可以参与航母的总体设计,成为苏联第二代航母的主要设计人员。

苏联真正的“准航母”基辅级轻型航母,就有巴比奇的参与设计。

而随着80年代的苏联中型航母和核动力航母相继下水,也锻炼出了巴比奇等一批造船业大牛。

二、遥远的东方,是苏联航母的希望

苏联晚期的3艘“库兹涅佐夫级”航母排水量都在5万吨以上,属于中型航母,能独立支撑起一支航母舰队,其中就包括“瓦良格号”。

但是这几艘船建造时,苏联经济已经出了问题,国内连面包都要排队购买。

1991年苏联解体时,“库兹涅佐夫级”还有两艘没造好,最终完成度较高的“库兹涅佐夫号”被俄罗斯海军拉走,而完工60%的“瓦良格号”则被泡在水里。

可尼格拉耶夫船厂的另一艘航母,已经造完外壳的核动力航母“乌里扬诺夫斯克号”被美国忽悠拆解,船厂损失惨重。因此,“瓦良格”的未来被世界高度关注。

当时,尼古拉耶夫船厂就坚持要将“瓦良格号”整体拍卖,乌克兰政府虽然同意,但在美国的威逼下,要求这艘船不能被用作军事用途。

中国去乌克兰参与拍卖,一开始遭到了乌克兰人的拒绝,后来中国海军通过民间途径,花了整整2000万美金,才以改造赌船的名义拍到了这艘船。

1999年,“瓦良格号”从乌克兰起航,当时送行的队伍里就有巴比奇。在看到“瓦良格”离开尼古拉耶夫后,巴比奇心愿已了,他选择退出造船业,专心当个作家。

巴比奇出身于记者家庭,所以文笔非常出色,曾多次在乌克兰获得文学奖项。可是在心底深处,他仍然热爱着自己奋斗终生的造船事业。

但在当时的乌克兰,尼古拉耶夫船厂想造船已是不可能的,船厂已经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。

巴比奇后来写了一系列的回忆录和散文,主要围绕苏联时代的造船业,和他自己的亲身经历,但言语中总会透露出对船厂停工的遗憾。

2012年,俄罗斯媒体报道:瓦西里.巴比奇,这个有着“瓦良格之父”称号的前苏联造船专家远赴中国,为中国海军把控未来的航母建造。

该新闻一出,很快就引起了中、俄、乌三国的关注。

因为就在这一年,“瓦良格号”改造而来的“辽宁号”航母正式服役,这艘前苏联留下的遗产在中国重获新生,让很多苏联时代的老专家们鼓舞振奋。

巴比奇是苏联航母“生产设计”专家,这一环节是航母建造的末尾,专门负责调用资源和人力,把航母从图纸变为现实。

而在造船业中,设计船只的“设计院”和造船的“船厂”之间最重要的协调人就是生产设计专家,此人既要懂技术、又要懂设计,还要会管理,这种人才在全世界都很紧俏。

21世纪初,美国曾在乌克兰挖人,巴比奇被邀请去美国工作,但是对西方不感冒的巴比奇拒绝了邀请,选择留在乌克兰。

2012年后,网上盛传巴比奇来到中国,但是证据不多。

但在2014年,巴比奇获得了山东省的“齐鲁友谊奖”,该奖项专门给外国专家颁发,也从侧面证明了巴比奇起码和中国造船业有一定合作。

三、中国航母出品,巴比奇是否出力?

根据当时的外界分析,中国会在2020年前建造2艘航母,在2030年前再建造3艘航母,总共拥有6艘航母。

其中,早期从乌克兰买来的“瓦良格”,以及仿造“瓦良格”而来的滑跃式航母不会编入战斗舰队,而是负责训练,培训舰载机飞行员和航母工作人员。

未来的“弹射航母”才会组成航母舰队,部署在大洋上。

巧合的是,巴比奇正好对“滑跃式”和“弹射式”航母都有生产经验。

滑跃式的“瓦良格”是他参与设计建造的,而当年苏联最后的那艘核动力航母原本准备装“蒸汽弹射”系统,巴比奇对这种航母的设计建造也有领悟。

传出来华的新闻后,巴比奇变得非常低调,除了名字偶尔出现在一些颁奖名单上,他很少公开露面,写作工作也搁置了很久。

直到2017年,巴比奇才开始接受媒体采访,尤其是俄罗斯媒体的采访。巴比奇说自己去过中国,也和中国有造船业的合作,但是没涉及军事项目。

根据网上的信息,巴比奇供职的地方叫“中乌特种船舶研究院”,位于山东青岛。

这家研究院是中国和乌克兰共同开办,里面除了巴比奇,还有一批乌克兰的船舶业专家在供职,大多数来自著名的“乌克兰黑海设计局”。

奇怪的是,该设计局的项目都是商业性的,如运送燃料的特种船舶、大型游轮、大马力拖船、水上起重平台等等。

根据巴比奇的家人透露,巴比奇长期在乌克兰生活,只在中国“短暂旅居”,并没有为中国海军服务。

按照这些消息,我们可以推测,巴比奇可能是在乌克兰工作,偶尔来中国交流,至于具体的工作细节,网上没有任何细节,想必我国也不会对外公布。

外界盛传“巴比奇来华帮忙造航母”,现在来看不太现实。但巴比奇可能来华开讲座,或者对设计工作出谋划策也是可能的。

无论怎么说,巴比奇作为苏联造船业的明星,他和中国合作,对中国船舶工业都有百利而无一害。

2022年,中国的电磁弹射航母“福建号”下水,代表着中国的航母技术已经跟上了美国的脚步,让世界惊讶不已。

在中国航母的发展中,乌克兰的专家们可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他们在船舶设计、发动机、舰载机等方面都对中国军工帮助很大,他们的事迹应该被历史铭记。


文/商学野

参考资料:《“瓦良格”建造师谈“辽宁”号航母》郭宣

发表评论: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tzjcw.com/post/walianggehaozhifubabiqijujueme.html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http://www.tzjcw.com/ 为 “世界杯买球app-世界杯买球入口” 唯一官方服务平台,请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。

最新留言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