构建五大体系,建设高温适应型社会丨45℃沸谈②

 2022-08-31    33  

☐万艳华(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)

自今年6月13日以来,我国多地经历了极端高温的考验,其强度之大、范围之广、持续时间之长,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,给经济社会系统造成极大影响。

构建五大体系,建设高温适应型社会丨45℃沸谈②

今年6月,我国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《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》,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。根据这一文件精神,针对未来不得不面对的极端高温“烤验”,有必要提出,通过强化我国经济社会系统适应极端高温天气的能力,建设高温适应型社会的构想。要实现这一构想,笔者认为应着重从构建高温适应型的水供应体系、电力供应体系、公共服务体系、现代产业体系和劳动者保护体系这五个方面入手。

水供应体系。持续高温天气必然伴随着持续少雨状况,而少雨又必然带来干旱,干旱会严重影响水资源保有和水供应体系,造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缺水问题。要解决这一问题,可采取以下对策:

尽可能利用当地水资源优势,发挥有限的水资源潜力,如在山区和海岛地区修建人工池库、截留丰水期的径流量作为城乡水源,在水网地区利用天然河湖蓄水、作为农业和城镇补充水源。

可考虑远距离引水或跨流域调水。

多措并举建设应急备用水源,提高全社会应对特大干旱、突发水安全事件的能力。

加强污水的处理回用,充实城乡水源。

除将海水淡化为淡水外,也可将其替代淡水,作为工业冷却水或冲厕、消防等民用水。

从短期应急角度来看,可以采取人工增雨、降雨方式,局部缓解高温缺水现象;从长远角度来看,应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,推动全社会用水方式进一步向节约集约转变。

电力供应体系。高温干旱的极端天气往往导致水力发电不足,而人们又习惯于依赖空调电扇、冰柜冰箱等制冷电器,这势必带来城乡用电负荷的激增与电力保供的“捉襟见肘”,甚至造成局部地区因过载短路而断电停电,从而影响城乡经济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。针对这一问题,可采取以下对策:

从供给侧来看,尽可能开辟新的分布式电源点,实现电源的多元化,并提前布局电网扩容与智能化调度,以对冲高温干旱时因水力发电不足所带来的缺电停电风险。

从需求端来看,要求部分工业企业有序用电、错峰用电,以短期保障居民“降温”用电。

着手解决电力大规模直接输送难题,提升电网的跨区域输送能力,并大力开展抽水蓄能、新型储能等设施建设,实时调节电网平衡。

加强极端高温天气下输配电系统保护,强化电力设备监测和巡视维护,保障电力设施正常运行,且提高其耐受高温天气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。

↑2022年8月17日,江西泰和县万合镇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。水面上的光伏板源源不断地产出清洁电能,助力高温天气用电高峰期。图据视觉中国

公共服务体系。极端高温天气既会给传统的公共服务体系,比如公共交通、医疗卫生、体育健身等带来挑战,同时也会催生新的公共服务需求,如公共纳凉。因此,城乡公交工具需要有充足冷气、公交站台可设置喷淋设施,公共慢行系统也需要有良好的遮荫效果。

医疗卫生系统要开设针对先兆中暑、轻症中暑尤其是重症中暑的专科中暑诊治,要建立针对极端高温天气下“心理中暑”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,对高温条件下重点人群提供保护与指南。

大力建设夏季室内冰雪运动场所,向市民开放带有冷气的体育馆、游泳馆、冰雪馆、俱乐部等。

充分利用人防工程、地铁站点、公共喷泉或博物馆、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,临时设置便民纳凉休息点,同时建设免费为户外工作人员使用的“城市降冷站”(带有空调的免费公共场所)或在各小区建设社区纳凉室,积极开展公共纳凉服务。

现代产业体系。极端高温天气也给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出了适应性发展要求。

要积极推进绿色农业和气候智慧型农业,大力发展农田智能化灌溉与高温适应型作物,推广节水灌溉、旱作农业、抗旱保墒等适应性耕作技术体系。

要推动建设覆盖多领域的高温气候服务保障体系,提升二、三产业应对极端高温天气及次生灾害的能力。

要科学把握气候变暖机遇,合理开发避暑纳凉、冰雪云雾等高温敏感性旅游观光、科普、度假等新生态。

劳动者保护体系。在极端高温环境下,交警、环卫工人、建筑工人、防疫一线人员、外卖送餐员、网约车司机、户外检测员等广大户外劳动者难以避免高温“烤”验。构建高温适应型的劳动者保护体系,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内容。为此,相关职能部门要提高高温环境下作业的劳动防护标准,并监督用人单位落实《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》各项规定,合理安排作业时间,提供必要防护用品,按规定足额发放高温津贴,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。

总体而言,构建高温适应型的水供应体系、电力供应体系、公共服务体系、现代产业体系和劳动者保护体系,是强化我国经济社会系统适应极端高温能力、建设高温适应型社会的关键。

编辑 汪垠涛

红星评论投稿邮箱:hxpl2020@qq.com

(下载红星新闻,报料有奖!)

发表评论: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tzjcw.com/post/goujianwudatixijianshegaowensh.html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http://www.tzjcw.com/ 为 “世界杯买球app-世界杯买球入口” 唯一官方服务平台,请勿相信其他任何渠道。

最新留言
友情链接